一、课程简介
《空间定位技术》课程主要讲述利用空间卫星确定地面点位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的发展概况,掌握GNSS接收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控制网布网方案、数据处理以及RTK技术的内外业流程等。该课程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早开设于2001年,每年有300余人上课。
该课2020年立项为菠菜担保网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立“1+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网络平台,平台即“爱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解构,录制各主要知识点录课视频,用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在线学习。利用“爱课程”的教学管理功能和“中国大学MOOC”的及时交流功能,互补优势进行教学设计,有效保障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思政切入点分析
1、我国在2020年6月23日完成北斗全球组网,目前中国已有超70%的入网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全球有半数以上国家接入北斗系统。《空间定位技术》这门课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内容更为丰富,时效性强,教育教学内容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
2、工科类课程更注重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思辨精神,利用课程素材,如天体运行规律的数理化研究,引入新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使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学习和今后工作的方法。
3、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自主品牌、自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是一部中国新时代高端技术发展的历程史,以此为切入,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北斗系统逐步完善带来的测绘领域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导深入思考测绘成果关系到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权的问题。
三、课程思政案例
1、案例一
(1)育人目标:详细介绍中国北斗导航系统BDS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从中国自力更生奋斗及取得辉煌成就方面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专业知识内容:
§1.1.6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1.3BDS系统组成
(3)思政育人素材:
a.受历史条件制约北斗一代的不易;
b.北斗二、三代按计划推进完成与欧盟伽利略、美国GPS现代化计划屡次推迟的尴尬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c.中国经济崛起和科技强国战略在北斗第一、二、三代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4)教育载体——信息化载体:
a.视频“北斗全球组网——夜空中最亮的星”
b.视频“北斗组网成功,中国又一个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5)预期教学成效
a.提升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度
b.激励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
c.拥有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
d.思考北斗定位技术会给测绘工作带来什么变化
2、案例二
(1)育人目标:通过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数理化研究,引入新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根据“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的原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
(2)专业知识内容:
§3.2卫星的无摄运动;§3.3卫星的受摄运动
(3)思政育人素材:
a.人类认知受限时,唯心主义对世界的理解;
b.无摄运动仅考虑地球质心引力的理想情况,科学研究通常是先研究理想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再外推出实际情况下的数学模型。
(4)教育载体——信息化载体:
使用教材
(5)预期教学成效
初步认识到使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学习和今后工作的方法。
3、案例三
(1)育人目标:详细介绍我国首个星基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中国精度”。它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而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控制权,弥补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在精度、可用性和完好性方面的不足,保障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权。
(2)专业知识内容:
§5.7差分GPS定位原理
(3)思政育人素材:
广域差分技术
(4)教育载体——信息化载体:
教材内容+RTK测量实操体验
(5)预期教学成效
a.认识到北斗系统逐步完善带来的测绘领域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
b.认识到测绘成果关系到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权。
4、案例四
(1)育人目标:从误差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引导学生认识到测绘工作严谨性,测绘工作对误差的处理态度,以及思考怎样修正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
(2)专业知识内容:
§7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3)思政育人素材:
各种误差的来源和处理原则
(4)教育载体——信息化载体:
课堂讨论
(5)预期教学成效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得与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